55

宁波杭州湾滨海小学

2020年03月25日

作者:建日筑闻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来源:建日筑闻


艺术中心入口坡道

“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……”梦中的童谣在耳畔响起,恍惚间又回到那个水道纵横、阡陌交错的小村落,夹岸绿树结满清甜的果子,乌篷船上的孩子一伸手就能摘到。如今,在这个钢铁和水泥的丛林中,我们更关心下一代会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,能不能在和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,而完全忽视了他们和自然的接触,导致这一代儿童出现了“自然缺失症”。


一个偶然的机遇,让我们与滨海小学结缘。我们有机会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出发,从孩子的活动场所出发,思考教育建筑的切入点。

鸟瞰模型

因势利导、纳水构湾

杭州湾新区临于水,生于水,项目用地红线被规划河道一分为二,躲避它还是利用它?成为设计起始阶段重要的抉择

多番必选之后,我们决定因势利导,将规划河道纳入整个校园的自然核心,最大程度地增加校园的自然景观和活动空间。并对原本笔直的河道进行了调整,使其呈现蜿蜒的形态,在均衡河岸两侧用地同时,留出了可供师生凭栏驻足的港湾,将整个河道及两侧绿带变成校园的中心花园。



界阈空间、上下联动


为了让阳光照在每个孩子的书本上,在建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,我们将专业教室等功能布置于一层,与虚体的院落和放大的公共区域共同塑造空间的趣味感。而普通教室按年级分栋,坐落其上,营造空间归属感,整个校园由二层平台连为一体。平台之下,曲径通幽。平台之上,肆意奔跑。

通过看台连接平台与运动场

局部升高的小舞台

连接食堂的二层平台


湿地筑院、成长乐园


常言,孩子是纯粹的白纸,虚与空是教育的基础,也是建筑空间的基础。我们将整个基地转化为以水为中心的虚体空间,将湿地、绿化、庭院散落其间。建筑的底层平台和上层的教学主体共同坐落在虚体的格局上,并结合体现江南个性的围墙来区分空间,使整体呈现为一个小河弯弯,庭院深深的院落式校园。

底层院落空间

中龄组团内院

中龄组图二层活动平台

年龄组团、尺度体验


小学是孩子认知变化最快的阶段,设计从学生的行动力、成长心态等方面着眼,分为三个年龄组团,为其定制符合其年龄特征的低龄、中龄和高龄等三组教学建筑。同时,以小学生的视角来组织空间,控制空间的尺度大小,注重幼儿的体验感受。

年龄组团分析

低龄组的院落更零散和微小,设置较大的集中引导空间,其位置与各功能联系更紧密,使用也更为方便。中高龄组团的院落布置逻辑分明,连接路径清晰,并将两组团相邻布置,便于孩子们的互动和交流。

低龄组团庭院空间

室内体育馆

结语

河畔弄青梅,院里骑竹马,童年的记忆总是温暖,设计师希望在孩子们未来的记忆中,对母校的印象仍是承载了无穷欢乐时光的深深庭院,以及那条曾经带走无数小桔灯的弯弯小河。

篮球场与体育馆

华灯初上的食堂


项目图纸

总平面图

教学楼立面图

育馆立面图


艺术中心立面图

食堂、教室宿舍立面图

轴测图


项目信息

建筑师: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

地址:海逸路与滨海七路交叉口,杭州湾新区,宁波,中国

项目年份:2019年

建筑面积:47520平方米

主创建筑师: 吴震陵、朱睿

设计团队: 吴震陵、朱睿、王英妮、徐荪、章嘉琛、范真悦、王溯

结构设计: 金振奋、王俊、李丽、李少华、丁磊、倪闻昊、华旦

景观设计: 汤泽荣、徐聪花、朱亮、章驰、姚海燕

设备设计团队:陈激、陈周杰、方火明、林璐佳、赵洁钦、郑国兴、丁立、孙登峰、任晓东、郭轶楠、邵春廷、江兵、张武波、倪高俊、马健


.END.


注:本文转载自建日筑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邮箱: szhjsj2017@163.com

联系电话: 0755-26407813

广州市弘基市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侨香路3081号盛世大厦401室 All Rights Reserved - 粤ICP备23571454号
Statistic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