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富二代,继承了150亩森林,与世隔绝
作者:一条 来源:一条
2015年,何承育的父亲退休时,
交给他一个位于台湾苗栗的废弃乐园,
里面有10万平方米森林,
父亲的愿望是,
找回这里的虫鸣鸟叫,
用和森林友善的方式,使用这片地。
于是,何承育找来建筑师曾志伟,
把乐园设施改造成近1000㎡的教室,
花艺师、料理专家、昆虫学家会来上课,
森林的部分就原封不动保育下来。
编辑 倪蒹葭
自述 曾志伟
2017年,何承育先生找到我,他说得很简单,想做一个森林里的美学实验学校。
我第一次进入到这片森林,感受到它是一片被破坏过的土地,有很多人工的痕迹。
所以在改造时,尽可能不干扰大自然,学校集中在原有的废弃建筑地上,像是一个集合点,人们可以自由走进森林,它主要有三个部分:白色环形教室,水族馆改造的主屋,黑色的森林剧场。
入口是一段十分钟的路程,一次只能一个人的宽度进入,可以很安静地游走在森林中,然后就会来到环形的白色大棚。
300公尺长的大棚就像一个大型蚊帐,材料是台湾最常见的育苗棚,能够保护人不受大自然的侵扰。
这个设计来源,跟我在巴厘岛的一段生活经历有关。
巴厘岛栖息屋
我曾经在巴厘岛的乌布山林做过一个实验,想知道在森林中居住是怎么一回事。搭建了12㎡的屋子,断绝电源供应,独自在里面生活了30天。
隐居阶段会有农夫拿椰子、饼干给我,我也会拿自己摘的野菜跟他们交换。后来蚊虫蚁兽都来了,如果一心想着消灭,蚊虫大军还是会卷土重来,使用杀虫剂只是让自己更难受,最好的方式是用蚊帐把自己隔离起来,与蚊虫共享空间就能相安无事。
那时开始,有了用蚊帐的方式做建筑的灵感。
大棚是人们活动的路线,连接着水池、廊桥;也是教室,花艺老师、舞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落。
建筑形态做成环形,有我自己的私心。我很敬重纪录片导演齐柏林,他在空中勘景途中,坠机罹难,我希望能够制作一个很大的花圈跟他致意。
改造前后对比
原本的仿中式水族馆,改造成作为工作坊、用餐区的主屋。中式的屋顶保留下来,变成了灰色,在自然中不会突兀。
主屋内部,想要呈现在自然中上课或聊天的状态,所以就地取材,找了现场散落的大石头,聚集起来,取代我们常用的家具和桌椅。
墙面就是把原本的涂料一刀一刀凿掉,回归到混凝土的样子。
墙角的植物种子标本
地板希望呈现溪流的样子,在水族馆老地板上面覆盖一层半透明的黑树脂,并且在入口不规则地漫出来,像溪水自然流淌。
森林剧场的前身是老乐园的南瓜棚,我把它拆卸下来,重新架设在草地上。
在棚上面做好开口,让原本在这里的树木自由地生长出去。剧场的凳子就是台湾街边面馆最常见的坐凳。
剧场的地板是用很多的松木皮铺成,因为周围的森林里有非常多的松木。希望尽可能让人在室内的感受,和室外是一样的。
轻质的设施,让所有的风和光线都能引入到剧场,声音也是内外互通。开幕的时候,我邀请日本的颂钵老师来表演,音乐传入树林,外面的虫鸣鸟叫会回应回来。
北边的生态池原本是乐园的水泥方形蓄水池,我们把它变成非常自然的一个水面。
我有一位做石头雕刻的朋友,他对着一颗石头一年,都没有对它做任何的雕刻,我就问他为什么?他说因为这颗石头本身已经太漂亮,跟它对战了一年以后,觉得还是不需要去雕刻它。最后,他只在这颗石头的最底部凿了一圈,让石头有浮现出来的样子。
这对于我来说,是一个很好的提示,自然才是主体,而我们建筑师,可以用一个很精确的动作,达到与自然融合。
禹乐空间整合供图
人们来到这个地方,因为没有都市的舒适或者空调系统,刚开始会非常的躁动。但是同时他眼睛所见、耳朵所听到的虫鸣鸟叫,又可以让他慢慢地平息下来。
自述 何承育
苗栗县是父亲的老家,5年前,父亲在65岁的时候买下了这座40公顷的老乐园。
其实对于台湾上一辈的创业者来讲,人生最美好的地方不是经济起飞之后的繁荣,反倒是孩童时期,土地跟人之间的亲密感。
3年前,我接手颓废的乐园,被交付的任务就是,把人和土地的感觉传达出去。
改造前废弃的乐园
我问过父亲,为什么不去买一块真正的森林,他说,进入森林里面,又再破坏它一次,不如找一块已经被伤害过的土地,想办法把生态的虫鸣鸟叫再找回来。
我做了3年的调查,收集这里土地样貌、昆虫、植物的资料。去找曾志伟建筑师的时候,我们俩有一个共识,自然是主角,所以讨论的不是建筑该怎样的张牙舞爪,而是好好去观察这边的地貌、植物。
舞者
花艺师凌宗湧
我是读设计的,希望森林学院是一个灵感来源的场地,花艺老师看到的是一个采集花材、做花艺的空间。舞蹈老师来,看到的是一个现代舞活动的空间。饮食的专家来,看到的是一个做森林料理的地方。
甜甘菊露珠
森林中采集的五叶松,做成饮料
中游料理
比如有饮食专家用河流蔓延的想法,在石头中做出料理,分成上游、中游跟下游三个阶段。
河流最上游是高山,用了高山上面采集的甜甘菊,煮汁做成露珠的样子。到了中游,会产生的一些果蔬,做了水果和花草的料理。到下游是肥沃的冲击土,是淀粉类的料理。
买下一片森林,不代表你拥有里面的植物,里面所有的生态链跟昆虫,我们在找寻的是,人跟环境之间真正的一个乐园。
我从小的生活环境是很城市的,在台北忠孝东路四段长大,每天都是脚步很快的一个地方。虽然我是一个经营者,但是我不爱社交,如果有自己的时间,最想做的事情其实是木工。所以我对大自然,真的是有一种渴望。
我相信,这个森林学院能让城市里面的人,以一种比较优雅的方式接近大自然。
部分图片由勤美学森大、自然洋行建筑事务所提供
.END.
注:本文转载自一条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